消息
“上海标准”今年10月1日起实施
2019年7月25日,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《上海市标准化条例》(以下简称“上海标准”),新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。
而早在2001年,上海市就制定《上海市标准化条例》(以下简称“老标准”),之后又出台了《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》等配套规范性文件。
据统计,条例实施19年以来,上海市地方标准综述近1000项,每年制修订约100项,多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,这对提升产品质量,便利经贸往来、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那么,新标准和老标准相比,有什么亮点?
对比发现,新标准明确了市、区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,并建立了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;
根据新修订的《标准化法》,上海标准分为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、企业标准;
增加标准的市场供给,培育发展团体标准、企业标准,对于达到国际、国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,可以给予标准化工作奖励和政策激励;
推行团体标准、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,推行“上海标准”标识制度;
推进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工作交流合作,优先在信用、旅游、交通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推动标准共享和互认。
延伸
标准化会给检测企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?
“上海标准”的出台,再次把“标准化”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那么,标准化将给检测企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?
对此,三方元泰检测专家称,标准化是现代工业开端的标志,而现代企业的生产则是建立在先进技术、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,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。
“可以说,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的现代化。”三方元泰检测专家称,有了标准,检测企业在工作时才有章可循。
其次,标准化可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。
“标准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企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。”三方元泰检测专家称,检测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对象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,可以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,从而能提高产品的批量检测,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,降低成本,以此增加经济效益。
第三,标准化是检测企业创新的根本和依据。
众所周知,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础,是企业的灵魂。但无论是管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,都需要有标准化作为支撑。
“脱离了标准化的创新是不成熟、不健全,它的生命力就比较短暂。”三方元泰检测专家称,任何一项科研成果,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,从研制到鉴定都有标准在把关、在衡量,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有。
所以,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创新才有生命力。